AI+MDT:肿瘤精准诊疗的范式
当一位肠癌患者的病历数据跨越 4700 公里,在 AI 系统初步分析与多学科专家会诊中碰撞出治疗方案的火花,这种融合了技术效率与人文温度的诊疗模式,正预示着肿瘤治疗的未来方向。人工智能与多学科协作(MDT)的深度结合,不仅重构了肿瘤诊疗的技术路径,更重塑了医疗
当一位肠癌患者的病历数据跨越 4700 公里,在 AI 系统初步分析与多学科专家会诊中碰撞出治疗方案的火花,这种融合了技术效率与人文温度的诊疗模式,正预示着肿瘤治疗的未来方向。人工智能与多学科协作(MDT)的深度结合,不仅重构了肿瘤诊疗的技术路径,更重塑了医疗
9月12日,第28届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学术年会患教专场在济南举行,本次专场以“构建以患者为中心的肿瘤诊疗新生态”为核心理念,围绕“破界·共融”设计逻辑,共同探索肿瘤患者管理创新路径,发布《中国乳腺癌患者抗HER2靶向治疗白皮书》 等多项重磅成果,为推
2020年冬,52岁的李女士(化名)的生活蒙上了一层阴影。持续数月不止的剧烈咳嗽和日益加重、甚至令她无法入睡的头痛,最终让她来到医院就诊。经过一系列详细的检查,诊断结果像一记重拳: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更糟糕的是,癌细胞已经发生了脑转移。颅脑MRI显
核桃咱都认得,但你知道它竟然跟“抗炎”“抗癌”扯上关系了?研究一摆出来,不少人都愣了:这不就是平常拿来补脑的零嘴儿吗?怎么还跟肿瘤扯上了?今天咱就掰开揉碎,说说这颗其貌不扬的“土坚果”,到底藏了多少门道。
9月12日—14日,由河北省抗癌协会、河北省临床肿瘤学会、河北省医学会肿瘤学分会联合主办,衡水市抗癌协会、衡水市临床肿瘤学会、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承办的第十九届河北省肿瘤学术大会在衡水市召开。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在传统的癌症研究中,我们总认为肿瘤的生长依赖基因突变,这些突变镶嵌在染色体的稳定结构中。但近年来,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另类”的基因存在方式——染色体外DNA(extrachromosomal DNA,简称ecDNA)。它们就像肿瘤的“秘密武器”:能随时复制、消失
第28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2025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学术年会(以下简称:CSCO大会)于2025年9月10日-9月14日在山东省济南市举办。秉持着“规范诊疗,创新引领”的主题,本届CSCO大会与指定合作媒体医脉通共同打造了“第一直播间”特别栏目,
2025年9月12日,在CSCO年会期间,「艾托齐击,倍护众安——肿瘤免疫治疗创新研讨会」于济南圆满落幕。本次会议汇聚国内肿瘤免疫治疗领域顶尖专家,从免疫治疗研发布局到临床实践,从单病种突破到多学科协作,全方位探讨了肿瘤免疫治疗的创新路径与发展方向。
在肿瘤科诊室里,这是最令人心碎的问题之一。尤其当影像报告显示肿瘤体积巨大、侵犯重要结构,或区域淋巴结广泛转移时,“无法立即手术”的结论往往让患者和家属陷入绝望。
鲁南制药启达力独家冠名播出。黄家医圈产生在唐朝末年,宋朝初年,创始人是朝廷命官,所以他和御医的接触比较密切,受御医的感染。在唐朝末年,唐朝衰亡的时候,他没有回天之力就弃官从民回到了他的家乡福建邵武,在那里创办书院和平书院,现在已经1130多年。
它们像被风吹散的火星,肉眼看不见、指标查不出,却可能在3年、5年后的某个节点突然复燃,点燃新一轮转移与复发的大火。而在这场隐形拉锯战中,“不复发”才是癌症治疗的终极胜利标准。
“你听说了吗?隔壁王大爷,癌症晚期,化疗没能控制住,医生都说准备好后事。可前些天,咱小区的人见他精神得很,居然还能遛弯、下棋——有人说他偷偷服用了‘狗药’,肿瘤居然不见了!”在医院陪护区,张阿姨正压低声音和旁边的家属讨论这个“奇迹”。一时间,“狗药抗癌”在病房
这句话听上去像是在颠覆常识,但它其实藏着一个我们一直不愿面对的事实:癌症不会被彻底消灭,就像我们永远无法让时间停止一样。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劫持神经元,这已经是癌细胞的老招数了。已经有不少研究发现,神经活动是肿瘤生长的重要调节因子。大脑神经元的旁分泌信号能够促进肿瘤生长,而周围神经也会通过神经支配调节多种癌症的进展。更狡猾的是,癌细胞还能“假扮”身份,与神经元形成突触,用
在我国,肺癌和乳腺癌正成为威胁国民健康的两大“癌症杀手”——肺癌是国内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长最快、致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乳腺癌在女性恶性肿瘤中的发病率位居第二,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论坛主席、北京陆士新医学基金会理事长王成锋教授表示,《“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到2030年实现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提高15%,这是一个挑战。“我们想摸索一种模式解决临床科研人员成果转化难题,再把这种模式在全国推广,推动中国医疗产业创新转化落地进程
想象一下,你正在洗澡时无意间摸到脖子上一颗“硬疙瘩”,按着却不疼,几周都没消下去。你可能会觉得只是“小毛病”,但这或许正是淋巴瘤的早期信号。作为一种常见却易被忽视的血液肿瘤,它其实并不可怕,关键就在于 “早发现、早治疗”。什么是淋巴瘤?日常该如何自检?一图带您
代表药物如德曲妥珠单抗在HER2突变非小细胞肺癌中显示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达10个月,中位总生存期(OS)达21个月。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